

即使是制版中我們選擇了上述所說的各色網線角度,但在四色膠機安排印刷時,若色序安排不恰當,相鄰兩個色組的印版網線角度仍可能相差15°,仍有發生色偏和龜紋等弊病的可能,也是達不到更好的印刷還原原稿的效果。
例如:風景畫原稿往往偏重于藍色,按照把原稿的主色調印版做為45°的原則,這里我們把藍色的網線角度定為45°,依次紅版為75°、黑版為15°、黃版為90°。而在四色膠印機的印刷色序按先黑,后藍、紅、黃的順序來排列,則相鄰的紅版和黃版則相差15°,特別是網點在75°以上的低調區,只要紙張在傳輸和壓印過程中稍有錯位,就容易發生錯網,引起色偏和龜紋斑等弊病。
根據原稿色彩(調)的主次確定網線角度的理論,以及日常生產作業中時常出現的問題,要想在多色膠印機上更好的解決色偏和龜紋問題,解決的方法是:
首先,應從工藝設計源頭上把關。企業及生產車間的工藝技術人員,在接受原稿后,首要的問題是應根據原稿的主色調,確定焉45°網線色版;然后再分別確定其它色版的網線角度和四色膠印機的印刷色序。例如:對于主色調偏藍、偏綠的風景畫原稿,藍版網線定為45°,黑版網線定為15°,紅版網線定為75°,黃版網線定為90°,把色序定為先黑,然后依次為紅、藍、黃。我們認為,印刷過程中,相鄰兩色組網線角度相差至少30°,按照上述各色網線排列的順序,黑→紅相差60°,紅→藍相差30°,藍→黃相差45°,這種印刷排序就能有效地防止色偏和龜紋弊病的產生。
同樣,紅占主要色調的原稿,把紅版風線定為45°后,工藝設計人員應把紅版安排在第三色組印刷;并規定黑版網線15°,在第一色組印刷;依次藍版網線75°,在第二色組印刷;黃版網線為90°,安排在第四色組印刷就比較合適。
由此可見,上述這些網線角度和及其色序安排之間的相輔相成的關系,應當引進企業的工藝技術人員的重視,并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,更好地掌握好這一規律,以防止不必要的色偏和龜紋弊病的發生。
來源:互聯網T|T